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县区信息
涟水县人大:人大代表护碧水 “河”力绘就新画卷
时间:2025-03-21   来源:淮安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  

   半城风光半城水,涟水以水为名、依水而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要求“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近年来,涟水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将河长制监督员工作作为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的具体举措,探索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为助力建设“水清河美”新涟水作出积极贡献。

   碧水长流,共赴绿色之约。涟水人大始终将监督员队伍建设作为环保监督的重中之重。
   自开展“263”专项行动黑臭水体整治问题质询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进整改落实情况;21年、22年探索县镇联动选配人大代表担任监督员,负责牵头所在代表组开展水环境监督,该项制度的实行得到了涟水县委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2023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各镇街人大建立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制度的实施意见》;于2024年选聘543名人大代表担任“河长制”监督员,推动实现全县417个河长制管理河道(水体)、沟渠监督全覆盖。为提高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的专业知识,邀请市县河长制工作方面的专家,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河长巡河时邀请河长制监督员一同参加,代表与河长积极协同配合。

   碧水映初心,履职显担当。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用脚步丈量河道,坚持问题导向促发展,紧盯水质监管等方面发现的共性问题、老大难问题,推动河长制监督员从“有名有责”迈向“有能有效”。
   涟水人大持续深度关注全县“三区六面”水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深化“人大代表护碧水”专项行动,强化履职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将保护领域拓展至地下水和湿地等方面,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专项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手段,推动水环境工作走深走实,有力助推环保问题的解决。深入开展“人大代表集中巡河周”等活动,畅通反馈渠道,通过数字人大APP“随手拍”平台、电话联系等方式,实时反馈问题建议,全年共收集意见建议323条,代表建议办结率达96.3%,全闭环监督水环境治理提升工作,2024年度我县河流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83.3%,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河边的垃圾何时清?”
   “家门口的河水能否更清澈?”
   ……
   人大代表监督员围绕群众对水环境的诉求,深入村居社区、企业学校,倾听民情民意,将民生关切转化为意见建议,让监督成果更贴近群众期盼。涟水人大结合《淮安市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及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守护生态碧水的议案”的决议》相关要求,开展四巡、四进、四看、四问工作;结合五级人大代表联动视察活动,开展集中巡、集中交、集中办、集中督“四集中”工作;聚焦守护生态碧水,开展人大代表河(湖)长制监督员现场询问活动,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回应代表问题与建议,凝聚“全民共治、水清岸绿”的社会共识。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水环境治理非一日之功,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持续以“钉钉子”精神履职尽责,坚持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将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与环保监督相结合,对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发现的问题,要求县镇人大以文件形式进行交办,政府部门在一个月内进行答复,答复情况由代表进行满意度打分,形成“日常巡、集中交、及时办、回头看”的监督闭环,提升了水环境监督成效,受到代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努力让河道成为生态河、幸福河、富民河。”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辉介绍道。
   流水迢迢,润泽万物。全面推行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制度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举措,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以“人民嘱托系心间,碧水清流肩上担”的责任感,架起监督桥梁,织密护水网络,为水环境治理注入“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