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淮安市清江浦区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紧扣生态环境优化、景观价值提升、精品农业培育“一地三用”目标,做出了“围绕‘散乱污低’开展五大攻坚行动,打造都市田园”的战略部署,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经过整治“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的现代都市田园示范样板已初具模样。
环境整治提升生态质量
“低矮大棚、乱堆垃圾、违章建筑、违规堆场、破旧围挡”原是城市的五大“伤疤”,也是滋生“散乱污低”的苗床,为修复“城市伤疤”,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清江浦区积极开展了五大治理攻坚行动。经过近半年的集中攻坚,按照整改规范一批、整合搬迁一批、转型升级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四个一批”整治措施,排查出234处问题点位,已经整改销号232处、整改销号率99.1%,有效改变区域散乱差面貌,实现了土地连片、产业升级、生态优美、机制创新、效益提升的目标。“城市伤疤”变“城市亮点”,真正做到了“四季有景”。
环境治理打牢生态基础
原城市周边存在着沟塘遍布、污水横流、田坎高低错乱、田间农房零散破旧、工矿用地闲置等堵点难点痛点,现通过开展“散乱污低”专项整治,累计清理生活建筑垃圾2400余吨、清除田埂杂树3000余棵、补植沿线道路两侧苗木超2000棵,播撒草种超7.5万平方米,清淤河道11千米、开挖生态渠道3.3千米、填平废弃沟塘42亩,平整田坎、垄沟22亩,拆除田间破旧零散农房、厂房7.1亩、复垦废弃闲置工矿用地65亩,将88块零散农地整合成31块连片耕地、11块100亩以上的整合成3个千亩以上,总计5620亩集中连片种植区。同步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优化整合农田路网、管网、渠网,建设农田防护林、实现“小田——大田——良田”的转变,促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提升”。
环境升级促进生态发展
清江浦区创新“确权不确地”模式,形成了村民受益、集体壮大、国企增收的土地产出利益“共同体”。依托已形成的集中连片“大田”,通过去除围挡、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推进低效闲置土地种植功能生态恢复。同时注重科技赋能,引导大田作物和节点种植,积极推行数字化农业管理、适度规模经营、统种统管统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放大淮安红椒等农产品品牌效应、宏进农贸批发市场等专业平台优势、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产加销一体发展,精心打造“二河味稻”“寻味清江浦”等特优农产品品牌,因地制宜培育百亩共享菜园、千亩油菜打卡地、万亩鱼稻共生基地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努力把南部片区打造成为淮安市民的“口粮田”、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农业科技的“制高点”,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