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本市动态
淮阴:7.3万亩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破局水环境治理,实现“四源同治三效提升”
时间:2025-09-05   来源:淮安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  

   编者按:8月27日至28日,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局长学习班在南京召开。会上,淮安市淮阴生态环境局作为5家交流发言单位之一,分享赵公河流域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实践经验。

   今年,淮安市淮阴区沿赵公河流域全面实施的7.3万亩农田退水循环利用项目顺利实施,该项目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通过系统治理“庄源、田源、场源、塘源”,成功破解了赵公河水质提升难题,实现水环境质量与水资源、化肥农药利用效率的同步提升。

   赵公河是一条全长14.5公里的断头河,汇水区农业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涉及3个镇15个行政村。过去,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畜禽污水、养殖尾水四类水体汇入后流入洪泽湖,“十三五”期间水质长期处于Ⅴ类甚至劣Ⅴ类,“十四五”初其节制闸断面列入省考后,水质始终难以稳定达标,成为淮阴区水质提升的“拦路虎”。

QQ20250905-144200.png

   面对困境,淮阴生态环境局围绕赵公河汇水区域,通过对260余个水样分析,绘制四张污染源分布图,明确农田退水是核心症结,并专题汇报区委常委会。2023年,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参与,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制定《淮阴区运南片农田退水循环利用总体方案》,为治理工作定好“路线图”。

QQ20250905-144226.png

   在实施层面,淮阴区以赵公河汇水区域为单元,统筹水利、农业等多领域补助资金,整合生态河道、灌区改造等项目形成一体化方案。2025年1月动工后,仅用4个月便完成近3500万元投入,清理27条总长65.57公里的河道,建设18座节制闸、提升14座泵站,构建起完整的农田尾水循环利用体系。该项目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支持,累计补助资金713万元。

QQ20250905-144302.png

   设施建好更要管好。淮阴区成立由生态环境局牵头,水利、农业及相关镇参与的管理工作组,对涵闸开关、泵站使用等制定科学管控方案并统一调度。数据显示,2025年1-7月,赵公河节制闸断面COD、氨氮等关键指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3.3%、70.4%,汛期COD更是下降33.3%,水质稳定达标。

   此次创新实践不仅实现“退水不直排,肥水不入河,养分再利用”的目标,还节约了外河取水量与化肥农药使用量。目前,淮阴区正总结经验,围绕沈三圩断面淮阴区汇水区域,规划编制运北片区农田尾水循环利用项目,持续探索农业面源治理新路径,力争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