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机动车检测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已逐步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为切实提升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法治意识和专业水平,8月20日,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业务法治培训。全市环评、环境监测、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共计9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聚焦行业痛点与规范要求,深入宣贯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法律法规,为机构运营划出明确法律红线;详细解读生态环境类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常管理标准、操作规范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助力机构提升规范化运营水平;同时,结合淮安市近年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违法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深入剖析违法根源与法律后果,进一步强化警示震慑效果。
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同志在培训动员时强调,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需切实筑牢法治根基、提升服务质效,推动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要提高政治站位。各机构要树立主体责任意识,严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循国家及省相关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确保服务过程科学、独立、客观、公正。各驻县区生态环境部门要坚持“执法+普法”“监督+帮扶”相结合,持续提升全社会环保法治意识。
要坚持以案为鉴。通过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执法典型案例,各机构要明晰违法情形和法律责任,做到知法守法。在日常运营中要加强制度建设、标准执行、质量管理、信誉维护等,推动服务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要深化协同联动。各机构要认清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合规服务效能,切实履行污染防治与自证守法责任。县区生态环境部门要“内外兼修”,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对企业违法排污、数据造假行为的鉴别与处置能力。通过政府严格监管、企业自律经营、社会广泛监督、第三方规范尽责,共同构建“大环保”治理格局,为守护淮安的蓝天、碧水、净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