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环境质量 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年公报
2009年淮安市环境状况公报
时间:2010-06-08   来源:  作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公布《2009年淮安市环境状况公报》。

淮安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张汝华

                                  2010年6月5

 

  

2009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切实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着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深化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1029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正式命名,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指标体系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的地级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完成十一五环保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为推进淮安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一、水   

   (一)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废水排放量 2.4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0.93亿吨,占 37.95 %;生活废水排放量为 1.52亿吨,占 62.05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4.1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77万吨,占18.59%;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38万吨,占 81.41%。氨氮排放总量为0.5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0.09 万吨,占17.31%,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0.43万吨,占82.69%。石油类排放总量为81.44吨,挥发酚排放总量为4.91 吨。

    2008年相比,在GDP增长14.2% 的情况下,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削减0.02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实现减排0.166万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0.03万吨,氨氮排放总量减少29.5吨。

(二)城市饮用水源

我市城市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共有7个日供水量2万吨以上地表水厂,其中市区3个,县4个,2009年取水总量为14161万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7%

(三)淮河流域

我市淮河干流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淮河流域4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达标,达标率为100%。南水北调东线淮安段3个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达标率100%。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泄洪蓄水湖泊,是苏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洪泽湖水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受总磷和总氮影响,水质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四)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流经淮安市区和楚州区。2009年,京杭大运河(市区段和楚州断)水质总体为优,符合水质功能区划类水质要求;五叉河口、大运河桥和板闸三个断面水质均为类,水质良好,符合功能区划要求;里运河(大运河内河段)总体水质为Ⅳ类,属轻度污染,未达到水质功能区划的类水要求,引河口和东风造纸厂两断面水质均为Ⅳ类,超标项目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空     

   (一)废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1517.92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5.30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11万吨,占 96.41%;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 0.19 万吨,占 3.58 %。烟尘排放总量1.7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66 万吨,占 97.08 %;生活烟尘排放量0.05万吨,占 2.92 %。工业粉尘排放量0.61万吨。与2008年相比,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增加0.68万吨,烟尘排放量减少0.4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减少 0.29万吨。

(二)城市空气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333天,优良率达91.2%,淮安市区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3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27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为0.094毫克/立方米。与2008年相比,三项指标的浓度年均值基本不变。

各县空气质量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淮安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三) 酸 雨

淮安市区降水pH值范围在5.727.89之间,市区无酸雨;各县降水pH值范围在4.327.85之间,仅盱眙县出现9次酸雨。盱眙县酸雨(pH<5.6)发生率为19.1%,与2008年相比盱眙县酸雨发生率上升了4个百分点。

三、 声 环 境

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介于52.057.2分贝之间。除涟水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55分贝,属轻度污染外,其他城市声环境质量良好。

全市道路交通噪声状况良好,3区和4县城市道路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2.568.4分贝之间,均低于70分贝的标准值。

功能区噪声除洪泽县一类区和市区四类区夜间噪声超标外,其它各功能区昼、夜噪声均达标。

四、生物环境

我市河流的生物环境总体处于清洁至中污染状态,生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一般到较丰富水平;洪泽湖受到轻度污染,其生物多样性表现为一般到较丰富水平;浮游动物有61种,优势种为原生动物;浮游植物有7门,217种,优势种为蓝藻门微囊藻属;洪泽湖目前处于轻度富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平;卫生学指标、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说明淮安市两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是安全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洪泽湖的水产品的监测结果达到卫生标准要求;我市空气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到清洁状态,空气质量良好,卫生学指标显示我市空气质量处于清洁水平。

五、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388.39万吨,综合利用量 387.75    万吨(其中包括利用往年贮存量),综合利用率达 99.84 %,处置量为 0.63万吨,贮存量 0.01万吨,排放量为0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0.65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 0.31万吨(其中包括利用往年贮存量),处置量 0.34万吨,贮存量 25.4吨。

六、辐射环境

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地表水、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238U232Th226Ra40K及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天然本底水平一致,电磁辐射环境良好。

七、专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

     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物减排工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意见》(淮政发﹝200892号)等政策文件,通过层层明确职责、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监督考核、落实奖励办法等措施,为全面推进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2009年,全市城镇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新增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日;增加管网长度95公里,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0.146万吨/年。全市新增燃煤机组脱硫设施30兆瓦,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2009年,全市燃煤机组2377兆瓦中已有2219兆瓦机组建成脱硫设施,脱硫率为95%以上。关停小火电机组110兆瓦,累计关停整治化工生产企业66家,关闭率全省第一,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3.52%,二氧化硫排放削减2.1%,均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十一五”以来,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累计减排0.46万吨和0.81万吨,已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90.5%82.7%

    (二)环境政策创新

制定并出台了《淮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标准》(淮办发[2009]62号)、《淮安市环境应急管理办法(试行)》(淮政办发[2009]165号)。将2004年以来以市政府出台环保方面规范性文件编印成册,发放给相关部门和企业,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组织全市997家企业参与企业环境行为影响评价,实行等级评定,并在《淮安日报》、环保网站对社会公开,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12家绿色企业在省厅网站上做出环保承诺,起到排头兵作用。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企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印发了《环境信息圆桌对话会议工作指南(试行)》,进一步推进环保圆桌对话工作,消除环保方面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小康环保考核

积极开展“全面达小康”行动,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2009年,全市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85.8分,比2008年高0.4分,比全省平均高0.8分,公众对城乡环境保护满意率比全省高2.8分。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两个考核指标,均比2008年有所提高。8个县(区)小康环保达标率都达到省环保厅要求。小康综合考核指数最好的是淮阴区86.7分,其次是金湖县86.5分。

(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将淮河治理作为淮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完善防控淮河流域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强化水体监测预警,重点加强对洪泽湖湖体、饮用水源地、调水通道、主要河流水质监控。开展淮河流域整治违法排污行为“八查一提高”活动和专项执法行动。创新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各地基本做到有“三图一牌”(即每个县区有一张所辖河塘任务分布图,乡镇有一张责任落实网络图,村有一张河塘地理位置分布图,每个河塘有一块责任标示牌),内河环境明显改善。目前,我市四个国控断面是全省唯一全部达标的市,省控断面25个达标,达标率90%

    列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28项治污工程,已完成23项、调试2项、在建3项,完成率在沿淮八市中处于前列。截止2009年底,我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能力达36.5万吨。区域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即淮安市截污导流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底,已累计完成总投资45556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77.3%,其中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20006万元。

   (五) 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

组织落实《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5个、县级1个,总面积7090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4%

   (六)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09819,淮安市委办、政府办印发《淮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标准》(淮办发[2009]62号)。2009915,市委、市政府在盱眙县召开了全市农村环境保护现场会,市委刘永忠书记作重要讲话。会议要求各地按照《淮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标准》,年内对1/3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2012年底前,对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开展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009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3.58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12.37万亩,中心城市建成区新增公共绿地240万平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69万亩,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56.15万亩。全市疏浚县乡河道313条,整治392个村的1829个村庄河塘,实施渠南5期等6个灌区项目,兴建防渗渠道174公里。解决56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8个镇村生活污水试点项目,实现日处理能力635.4/天。新建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6座,完成农村改厕11.8万座。全市有19行政村通过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验收,累计建成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44个。

    (七) 环境监察执法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淮发[2009]12号)和《关于印发淮安市“河长制”管理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淮办发[2009]53号),在全市实行“河长制”分级管理,对市域范围内的省管河流10条、市管河流14条和县级以下河道逐一明确“河长”,重点强化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对5个饮用水源地存在的10个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在武墩、二河抽水站设立两个水质观察固定值班点,在二河、古黄河设立四个日监测断面,建立日巡查、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对二河饮用水源安全防范工作。

    根据国务院八部委《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124人次,检查企业2508家次,立案83件,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6件。

1482户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收费额达5200余万元,其中污水类980万元,废气类3940余万元,噪声、固废类346万元。

加大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力度,35家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与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联网。

(八)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出台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管理程序和服务重点大项目管理办法,成立重点项目评审委员会,继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全市工业、能源、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完成所有省级开发区和化工园区区域环评的基础上,督促淮安工业园区、金湖经济开发区、清浦工业园区等开发区进行区域环评修编。省级以下开发区区域环评工作陆续开展,涟水县朱码、高沟、五港、梁岔及淮阴区新渡乡镇工业集中区区域环评完成报批工作。全年共审批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30个,其中报告书42个,报告表71个,登记表17个。

(九)环境科技   

组织推广纺织染整废水处理提标改造、电镀废水治理提标改造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等多种环保适用技术。向省财政厅争取20万元环保科研课题经费,用于研究淮安柴米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生物干化及基质化利用技术示范工程。该工程采用农作物秸秆等固体有机材料作为调理剂和污泥混合,接种有益微生物群进行发酵,经高温灭菌、消毒、干化,获得高腐殖质含量的半成品,在加入促长菌和生防菌,经合理调配,配制成全营养育苗和栽培基质,应用于园林绿化、经济作物和生态修复等农业生产中,使之变废为宝,实现了污水厂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目的。

为促进全市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环境科技人才的成长,激发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投身环境科技事业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组织全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市、县、区环保局及局属各单位等部门向淮安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委员会申报10余篇优秀论文,其中油水分离用Mg(OH)2动态膜的制备、3.29京沪高速液氯泄泄漏事故应急监测方法选择和效果评述、磷酸改性凹凸棒粘土对Pb2+的吸附研究三篇论文分或一、二、三等奖。

   (十) 环境监测

 每季度开展28家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做好小康地表水功能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组织开展常规监测、委托监测等,全年共获得常规监测数据217907个。开展应急监测工作,获得监测数据3000多个,编发监测简报30余份;组织实施每日1次的饮用水预警监测,获得2万多个监测数据,编制报告251期。市站新增监测能力11项,其中有机监测能力10项,已经基本实现饮用水源水质监测109项监测能力。开工建设古黄河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涟水县和金湖县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各县(区)空气自动监测全覆盖。承担《洪泽湖富营养化及蓝藻发生趋势演变》等5个课题的研究,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3篇;开展土壤、饮用水专项调查。参加省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

   (十一)环境应急

2009年,淮安市明确环境监察局负责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各县区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完善24小时应急值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巡查日报等工作制度,全市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列入上报范围。建立完善由50多名专家组成的全市环境应急专家库,专业覆盖化学、环境、水资源保护、安全管理等多个行业。及时修订了《淮安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起草了《淮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应急预案》。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制订出台了《淮安市环境应急管理办法》(淮政办发[2009]165号)。根据《江苏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指导五家企业对预案进行了修订,有5家已经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对存在污染隐患的3个县(区)工业园区进行全面排查,并形成文件通报3县区政府。出动400余人次,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排查,共排查出34个污染隐患,整改率达90%。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小化工企业的逐步淘汰,环境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但社会综合因素诱发突发环境事件的趋势明显,突发环境事件呈现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多元性,总体仍然呈上升趋势。2009年,市环保局直接调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起,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十二)危险废物管理

 全市共有4家企业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其中两家为新申领企业。共办理21次危废跨市转移审批手续,批准转移固废6897吨,积极推进市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中心建设,项目进入建设阶段。

    (十三)核与辐射污染防治

全市共有放射源使用单位27家,在用放射源68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144家,全年共审批核技术应用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46份,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46份,办理5家单位14枚放射源转让审批,办理1家单位1枚放射源转移,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实验室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

    (十四)环境信息化建设

2009年巩固和深化我市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成果,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等保障有力,市级信息机构人员达到15人,信息能力建设投入超过20万元。按照省环保厅有关环境信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开展试点建设,配合省环保厅进行省市IP广域网络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与省环保厅VPN专网稳定运行,保持较高的市端联通率。我局接入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与政府机关电子公文的传输和网上办公,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按照市政府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工作要求,启动环保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建设;淮安环保网站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网上办事与投诉监督功能建设,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栏目,网站全年发布信息3237条,为省环保网提供新闻近百条。重视环境信息科研工作,和西安银宇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土壤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为环境管理服务。

    (十五)环境宣传教育

 2009年度,全市环保宣教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宣传报道污染物减排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创建。加强环保宣教机构队伍建设,逐步推进环境宣教现代化,为我市环保重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我市在省、市主流媒体共编发宣传稿件200多篇。尤其在我市《淮安日报》的“聚焦环保”专版刊发十个整版,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刊、“全市环境质量公报”、“全市企业行为等级评定公告”、“绿色创建风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专版”等。主要媒体发稿有《淮安日报》181篇,《中国环境报》3篇,《淮海晚报》25篇。

积极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重大活动,“六·五”期间,各县、区长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发表了广播电视讲话;各县区环保局利用宣传环保展牌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镇进行宣传;有关机关、企业还在办公场所悬挂环保宣传标语,张贴环保主题宣传画,发布企业环境行为等级公示,召开“六·五世界环境日座谈会。200965,在淮阴区污水处理厂隆重举行了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市政府副市长刘友超揭牌并讲话,市、区企业、机关、中小学生代表近100余人参加了揭牌活动。举办了第三届 ‘天士力帝益杯’“我爱生态家园”小书画家创作大奖赛, 10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本次大赛。

2009年度,继续开展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宣传咨询,进行问卷调查,市民对环保的满意度在90%以上。与市人事局联合发文,组织环保系统40名同志赴宁培训。这次培训班,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理论讲座,又有实地考察,还安排了专题讨论,丰富了40名同志的理论知识,又学到了南京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

    (十六)清洁生产审核

     2009年,全市6家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165个,其中实施中/高费方案42个,资金总投入1999.8万元。共计节水464.72万吨,节电17.29万度,削减化学需氧量436.63吨,削减二氧化硫14吨,基本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

(十七)良好生态创建

扎实推进生态市、县建设,2009611-12日,淮阴区和楚州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相继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至此,除清河、清浦不作要求外,淮安市六县区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专家评审。2009年,盱城镇、高良涧镇和陈桥镇建成淮安市首批江苏省环境优美乡镇。同时,新建12个市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生态村、11个市生态村。

考核验收了8个市级绿色社区、12所市级绿色学校。创建2个省级绿色社区,4所省级绿色学校。